首页 常识

唐朝国力空虚突厥来袭,李世民斩杀白马建立渭水之盟,大破突厥

发布时间:      作者:古今记实

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突厥的颉利可汗趁着新帝继位,唐朝国力空虚,率领大军进犯唐朝边境。

突厥,是一个游荡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曾让诸多王朝头痛不已,突厥汗国总共立国193年,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但从隋朝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与突厥的决战中,斩杀突厥将士高达十万人,之后突厥汗国便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在之后就降服于隋朝,并且与隋朝一同对抗盘踞一方的西突厥。

因此在隋炀帝继位后,突厥依旧对隋朝十分惧怕,隋炀帝北巡时,突厥的启民可汗更是亲自俯身除草,动用举国之力修建了一条从逐郡到草原的路,长达三千里,宽百米。

但到了隋末时期,启明可汗的儿子始毕可汗继位了,他与他的父亲并不一样,不愿再向隋朝俯首称臣,因此在隋朝忙着与起义军的交战时,始毕可汗便带领突厥趁机脱离了隋朝的掌控,在他的统治下突厥的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变得越发的强大了。

在615年,隋炀帝前往塞北巡游时,始毕可汗率领十万骑兵将其围在了雁门城中,幸好秦王李世民与王世充率兵来援逼了突厥军队,因此隋炀帝才幸免于难。此时的突厥已经今非昔比,在之后的统一战争中,诸多起义军为了稳定后方,纷纷与突厥结盟并俯首称臣,其中最出名的例子便是刘武周和刘黑闼。

刘武周在马邑郡起兵后,为了积蓄力量,便率兵投靠了突厥,因此被始毕可汗封为了“定杨可汗”,而作为窦建德旧部的刘黑闼,在被李世民击败后逃至突厥,之后获得了突厥的支持对唐朝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由此可见,此时的突厥已经是盘踞一方的霸主,在统一战争中给予多方势力援助,自己则坐山观虎斗,意图削弱中原势力,然后趁机夺取天下。

唐高祖李渊深知突厥骑兵的强大,虽然在晋阳起兵时用空城计吓退了突厥,但他十分清楚自己仍然无法与其正面对抗。因此在起兵后,为了防止自己后方受到突厥的袭击,便送上金银珠宝与突厥结盟,在他看来这也是他的一生之耻。

621年,始毕可汗的儿子颉利可汗继位后,便开始联合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对屡次对唐朝北部边境发动袭击。或许是因为此时唐朝的统一,他们不能继续在暗处消耗中原的实力,便打算对唐朝发起总攻。

626年,经过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得帝位。颉利可汗得知唐朝发生了重大变故后,便率领二十万大军进军长安,但此时唐朝国力空虚,长安的守备兵力不足,根本无法抵抗突厥的进攻。

即便李世民派遣尉迟敬德率军前去抵抗,斩杀敌方一千余人,仍然无法阻挡突厥大军的步伐,而此时的李世民又会怎么做呢?

李世民这次决定采用疑兵之计,他带领房玄龄、高士廉等人亲自前往渭水边,隔着渭水与颉利可汗对话,并指责其违背盟约。不久后在唐军迅速赶到了李世民背后,颉利可汗见到李世民背后“军容大盛”的唐军后便心生怯意。

最终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渭水桥上签订了和平协议,并斩杀白马立盟,史称“渭水之盟”。

签订盟约后,深知不能与突厥对抗的李世民,为了国家的发展拒绝了颉利可汗献上的牛羊,而是要求其将塞外的一百二十万人口全部放回,以便生产,等到国力强盛时再与突厥一较高下。

到了贞观初期,突厥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因此闹起了饥荒,而颉利可汗还因此增加了赋税,甚至频频发动战争。因此天灾加上人祸,很快突厥内部便发生了叛乱。

当突厥内乱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后,不少大臣纷纷上奏请求李世民出兵趁机消灭突厥,而李世民也深知这是一个好机会,但又有些犹豫。此时长孙无忌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唐朝与突厥建立了盟约,如果贸然出兵在道义上说不过去,并且唐朝此时的国力并不适合发动这样的战争,应该趁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长孙无忌的分析深有道理,李世民也采纳了他的意见。

到了629年,唐朝的经济稳定,天下富足,并且军事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而突厥却恰恰相反,因为饥荒以及内乱的原因,突厥的国力日益衰减。

就在此时代州都督张公瑾向李世民递上奏折,其中表示他分析了突厥的各方面情况,此刻出兵征讨突厥对唐军十分有利,李世民本就有意出征突厥,于是在十一月,便下令派遣十万大军兵分四路征讨突厥。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领大军,又派李勣、柴绍、薛万彻等人各自率领一万大军,一同向北而行。

此次出征,李靖选择主动出击,到达边境后首先便攻占了马邑,之后又亲自率领三千骑兵攻占了军事要地恶阳岭。

面对唐军的攻势,颉利可汗本以为李靖是孤军深入,想要将其引进包围圈一举歼灭,但却被李靖反攻,定襄也在一夜之间被占领。在撤退的途中又遭遇了李勣的大军,顿时进退两难,短时间内便溃不成军,只能佯装战败,等待反攻的机会。

胜利的消息传回了长安,李世民听后大喜,随后下令大赦天下,并且设宴庆祝了五天五夜,而李靖也因为此战,成为了朝中人人吹捧的人物,李世民更是称赞他:“以骑三千,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对于颉利可汗的投降,李世民并不放心,他深知这位可汗的手段,因此便命令李靖和李勣停止对突厥军的攻击,随后又派使者前往突厥与其商议和解事宜。

而李世民这么做有两个目的,首先是用谈判来麻痹颉利可汗,使他认为唐军已经进入了自己的圈套而放松警惕。其次,命令李靖等人撤退是想要以退为进,佯装退兵后趁其不备将其敌方一网打尽。但关键的是李靖能否明白李世民的意思,若是真的让大军撤回,那这场战役也就前功尽弃了。

然而作为名将的李靖也明白颉利可汗的投降是假的,从朝廷来的使者送来的旨意中,他也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随后便挑选了一万将士,携带了二十天的口粮,由他亲自带领埋伏在颉利可汗驻扎地三十里以外。

颉利可汗见到唐朝来使时,大喜过望,以为自己的计谋得逞,但不料,李靖的骑兵部队顷刻间便将突厥大军围得水泄不通,而此时颉利可汗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便独自纵马逃跑了。

半年后在逃往吐谷浑的途中被擒获,押送到了长安。

而当时剩下的部队,在首领逃跑后,乱作一团,可以说是没有丝毫战斗力,李靖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击溃,并且俘获了十万多人。而在北方拦截的李勣也抓获了五万多人,这一战不仅打破突厥,还收获了十余万牛羊。

大破突厥的消息传回来长安,一时间举国欢腾,这个让唐朝头痛多年的问题终于被解决了。

最兴奋的当属李世民,如今心腹大患已除豁然开朗,并说道:“当初太上皇以天下百姓为重,不得已与突厥结盟,俯首称臣,这件事也让朕十分痛心,那时就立志要将突厥除去,如今打破突厥,终于可以洗清过去所受到的耻辱!”

退位的李渊听到消息后也十分激动,立刻派人在凌烟阁设宴,甚至在宴席上亲自弹起了琵琶,李世民也为其伴舞,这一日父子二人其乐融融,直到深夜才散去,这也是李渊抑郁寡欢的晚年中为数不多的让他欣慰的事情之一。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攒百科 鲁ICP备20240986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