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学习中,是不是经常遇到要求填写自己“籍贯”的情况,对于籍贯大家虽然都知道大概意思,可是往往在填写时,却又感觉非常迷茫,不知道到底怎么写才正确,那“籍贯”是什么,如何填写?何为籍、何为贯?填写籍贯用来干什么?
“籍贯”由来已久,最初的“籍”是指其所从事的职业,比如“军籍”、“乐籍”、“匠籍”等,就是说一个人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每家每户都有籍,比如《木兰诗》描写的木兰全家就是军籍,因为诗云:“昨日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再比如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是乐籍,“籍”不能假冒,而且有等级区别,不同籍之间不能通婚。
“贯”是指一个人祖辈的出生地或居住地,比如“乡贯”、“里贯”等古代要具体到乡、里,《隋书·经籍志》云:“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意思就是此人没有户籍,而且“贯”也不能仿冒,不然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现在“贯”一般具体到县级即可。
那“籍贯”是什么呢?它指一个人祖辈的出生地(贯)和家庭徭役种类(籍)的登记文件,从魏晋时期开始,为避免徭役和赋税的流失,国家对籍贯严控,但一个人有户籍,必然有乡贯,所以从清代开始,“籍贯”开始合并使用,不过“籍”只作户口用,不再分役种,随着历史的发展,“籍贯”往往只看“贯”,一直沿用到今天。
所以“籍贯就是指本人出生时祖辈居地或原籍,也就是祖父辈的出生地或常居住地,倘若出生时,祖父已经去世,那么就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若祖父没有出生地记载,那就填写祖父生前常住地,一旦一个人登记了籍贯,便不能更改,目前,籍贯的填写方式是:农村籍贯填写到县,前面加上省或市,比如安徽省濉溪县;城市籍贯的填写到区,比如淮北市相山区。
了解到“籍贯”的填写方式后,那么学校或单位为什么要求填写籍贯呢?这是我国一个文化的传承,通过籍贯,可以找到追溯到一个人曾经的一脉祖辈,包含对故乡的浓浓深情,这是一个人的“根”,即便现在生活方式多变,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但“根”永远是一个人的想念与回忆,只要看见“籍贯”,就会知道自己的“根”从哪里来。
我们了解了“籍贯”的作用及填写方式,那么考核一下你有没有学会“籍贯”的正确填写?比如张三的户口在江苏省南京市,出生地在江西省南昌市,现在它的户口从江苏迁移到山东淄博,而这么多年里,它的爷爷一直居住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那么张三的籍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