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国晖刑事法堂
导语:故意杀人行为是最严重的犯罪行为之一,直接剥夺了受害人的生命,因此《刑法》特别予以重视。
根据我国《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中,情节较轻的情形如下:
1、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女实施这种行为;
2、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
3、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
4、帮助他人自杀;
5、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
6、防卫过当;
7、避险过当,实施紧急避险的一般都会被认定为避险过当减轻处罚。
情节严重的情形如下:
1、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
2、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
3、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
4、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等等。
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虽然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故意杀人案件都会判处死刑。具体可以咨询专业的刑事律师获得帮助,或者委托律师协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