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史记》精读之《五帝本纪》注解--黄帝篇,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      作者:卿淮亮


  • 一、原文(括号里注音、义,翻译见第二部分)


    黄帝、轩辕、帝鸿氏、有熊氏


    .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xun,四声,迅速)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干、戈),以征不享(享:进贡),诸侯咸(全、都)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陵:通“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yi,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i,二声)貔(pi)貅(xiu)貙(chu,一声)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地名,有多种说法,倾向于今北京延庆阪泉村)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zheng,同“征”)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倾向于:今张家口涿鹿县)之野,遂禽(通“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参与,指亲自参战)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开辟)山通道,未尝宁居(安顿)。

    . 东至于海,登丸(fan,凡)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古特指长江),登熊(熊山:现神农架林区,因为古常有熊)、湘。北逐荤粥(xun一声,yu 四声,古时对匈奴的称呼),合符(详见后)釜山(fu今涿鹿县东南),而邑于涿鹿之阿(阿:山的曲凹之处,喻指山下易守难攻之处)。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ce,四声,同“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无形、有形,引喻:阴阳、北南等)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穀(gu,通“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lei,二声)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长江边);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金沙江的分支)。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zhuan,xu)也。

    二、翻译、注解

    1. 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叫轩辕。
    2. 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很小的时候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徇齐:反应迅速机敏),长大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透彻、明事理。
    3. 轩辕成长的那个时期,神农氏炎帝的统治逐渐衰弱,诸侯之间互相侵伐,祸害百姓,而神农氏炎帝无力征讨。于是轩辕黄帝就学习使用干戈等武器工具,动用武力去讨伐那些不来朝拜、不来进贡(不享)神农氏的人。经过一番征讨,诸侯都对他表示臣服与追随。而蚩尤最凶暴,没有人能够讨伐制服他。
    4. 炎帝有时也想欺凌他人,诸侯们一对比炎帝和黄帝的做法,都臣服于轩辕黄帝(而疏远炎帝)。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pí,熊的一种)、貔(pí)貅(xiū)、貙(chū,像豹一样的兽)、虎,等猛兽(用于作战),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打了三四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
    5. 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蚩尤。

    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釜山合符、地图

    6. 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亲自参与 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又离去(征讨另外一个地方),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7.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今凡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今神农架)、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上古对匈奴的称呼)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涿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8.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

    黄帝一生,四处征讨,四方所到之处,地图


    9.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诸侯国)安定,因此(黄帝每一处,就要祭祀鬼神,认为是神的保佑),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

    10.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

    11.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

    12.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

    13.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14.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15.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lei)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

    16.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zhuan,xu)帝。

    三、知识拓展

    1. 炎帝也是少典的儿子,炎帝是兄,黄帝是弟。上古时期,每一个儿子成家后所繁衍的一代人,就叫“族”。与现今一族人的意思有差别。上古时期,有姓、氏、名、字,四个部分组成一个人“姓名”。
    2. 治五气:五气,五行之气,五方之气。
    3. 蓺五种:五种,黍、稷、菽、麦、稻。
    4. 阪泉之战:黄帝在征服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役。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当时打仗的战场,涉及延庆、北京、冀东地区。司马迁收集民间传说,并亲身实地考察,将其复原记录在《史记》中。
    5. 涿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一起,与蚩尤部族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双方参战兵力差不多,战斗非常惨烈,最后,蚩尤部队大部分阵亡,黄帝部队获胜。
    6. 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黄帝一生,南征北战,很少安定的居住生活于某一处。黄帝一生很是辛劳,常常是部队开到哪,就住在哪,用军队当两侧的保卫。
    7. 北逐荤粥:说明黄帝时期,匈奴就开始侵扰我们华夏民族了。
    8. 合符釜山:又称“釜山会盟”。合符:用玉、木头等作成信符(如用兵的虎符),分成几份(有分成两份,多份的),不同的首领,各执一份。完成既定目标后,约定在某一个地方,合符,合二为一,以会盟的形式完成约定,召告天下。 . 黄帝经过阪泉、涿鹿两战皆捷之后,势力大增,声威远播四方。整个部落联盟出现了兵祸息、“万国和”的局面。“合符釜山”: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它建构了中华一统的雏形。
    9. 祭鬼神:上古时期,认为鬼神什么都知道,人间有什么事,鬼神都看在眼里。人间的事业能够成功,也是鬼神的帮助。因此,祭祀鬼神,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且,很多鬼神住在山上,所以经常去登山,并在山上祭祀鬼神。还有望祭的做法。
    10. 迎日推筴(ce):同“策”。迎日,面对日月星辰,进行天文观察,以进行占星等事,推策,也是用蓍(shī)草等占卜工具,对未来之事进行预测。
    11. 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这都是当时的人名。
    12. 幽明之占:幽明这个词,很重要。本意是:幽,不明,就是无形的东西。明:就是有形的东西。借指虚实、阴阳等等类似之意。后来,引申为:北,为幽。因为北边属水,寒,故幽。南边,属火、光亮干燥,自谓“明”。
    13. 淳化鸟兽虫蛾:教化这些动物,目的是将“野生”变成“家养”,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品质。黄帝期间,把很多野生的动物,教化成了家养动物。比如:把野鸡,驯化成了“家鸡”,把“野虫”养成了蚕。黄帝的老婆,就是养蚕的专家。
    14. 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旁罗,广泛涉及(日月星辰等方面),让自己的心、力、耳、目等等,都勤劳起来。最重要、最值得敬佩的是:节俭。也许有些人说,黄帝那时,物质缺乏,因此节俭。其实不然,黄帝本人是很富有的,他认为,所有天下一切物品,都是老天的恩赐,不能浪费!浪费了,也许还有诸侯会送来,但是,这个自然界生成的物品,就从此没有了。
    15. 有土德之瑞:北边属水,东属木,南属火,西属金,中属土。土德,一方面是仁厚,另一方面是位居中央。黄帝既有仁厚,又居中央,因此曰“黄”。
    16. 嫘祖:前面提到,黄帝老婆,就是养蚕的专家与始祖。
    17. 江水、若水:大儿子青阳,又叫少昊。黄帝让他去长江边住着。长江离“首都”新郑还是近一点,没办法的,因为是长子,古代以长为尊,因此长子派居的地方,相对来说要好一点。二儿子就派到西部的边界(当时)去了,雅砻江,金沙江的分支。这里面,寄托着黄帝的期望:期望嫡长子,能成材。谁知,嫡长子及其儿子,并没有“脱颖而出”。最后,是二儿子昌意的儿子,即高阳,有德才,继承了黄帝的帝位,成了颛顼帝。
    18. 我们中华民族,自称是炎黄子孙,就是因为炎黄二帝一合并、势力范围覆盖了当时所有被教化了的地方!

    , 尤其是釜山合符后,中华一统的雏形出来了!

    • 本纪原文:汉-司马迁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攒百科 鲁ICP备20240986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