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不等于拿到手的工资,而是包括了以下四部分:
工资性收入包括拿到手的工资,还包括奖金、津贴、过节费、实物收入、兼职收入,以及单位代扣的各项社保支出等。
经营净收入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包括第一产业净收入、第二产业净收入和第三产业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等。
转移性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和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转移性支出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和赔偿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
也许我们还不明白什么叫可支配收入,以我个人的理解,可支配收入可以简单理解为你的税后收入,也就是真正到手的收入,我们打工人,大部分的来源都是工资,也就是交完五险一金,奖金扣除了税一并加起来的实际拿到手的钱,也可理解为你可以直接去兑换真金白银的,按照3299最低工资算,税前按最低缴费基数缴费,3548左右最低社平交,个人需要交280左右,公积金最低交,一个月220左右,这里说的是私企,那税前工资就是3299+280+220=3799,符合目前山西私企平均税前工资的
2.谈谈平均工资
职工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职工平均工资”即“社会平均工资”,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标准,工资总额是指这些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此外,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这与打到工资卡里的工资有一定的区别。
根据上面解释,我简单概括下,假设我们只是一名员工,那么可支配收入可以理解为你的税后收入。而平均工资可理解为税前收入
假设普通打工人与企事业单位做比较,那普通打工人很少有奖金 津贴 补贴等各种福利,之所以国企央企单位的平均工资高,是因为他们享受到了国家各种津贴 补贴等,他们的工资构成是工资+绩效+补贴+交通补助+话补+全勤+工龄工资+岗位工资等,说点题外话,我并不是嫉妒什么,而是觉得他们在职时已经享受了国家的各种福利,却不为百姓办事,这才是老百姓对他们不满的根源,给他们发的已经很多了,退休了还享受高额的养老金。就不能提高效率,多为老百姓想想?
可支配收入与平均工资,到底哪个更准确?我个人觉得得从不同角度看,社保公积金缴费都是以社会平均工资为标准,社会平均工资又是以私营和非私营平均计算的,就比如2021年非私营企业平均工资82413,私营企业平均工资是45748,那么社会全口径平均工资就是64080,月平均工资5340,2021年社保缴费基数是5392,60%缴费基数是3235,也就接近当年的可支配平均月收入,换句话说,就是可支配收入就是社保缴费基数的60%,最低档水平